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新规出台: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受限,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被"限时"的童年:当游戏时间变成一场倒计时

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直奔小霸王学习机——没错,那个打着学习幌子的游戏机,那时候父母总说"别玩了别玩了",但从来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告诉我们"玩多久才算多",如今这个数字被明确地刻在了政策文件上: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晚8点到9点,一小时,不多不少。

我表弟小凯今年初二,是个典型的"吃鸡"少年,新规出台那天,他给我发来一串崩溃的表情包。"哥,我这赛季好不容易打到星钻,这下完了!"我能想象他盯着屏幕右上角那个突然出现的60分钟倒计时,手指在屏幕上焦躁地敲击的样子,但奇怪的是,两周后再见他,这个曾经一提起游戏就两眼放光的男孩,居然跟我聊起了他新发现的羽毛球兴趣班。

这让我想起去年采访过的一位网瘾少年的母亲,她儿子曾经连续36小时不吃不喝打游戏,最后被送医输液。"要是早几年有这样的规定..."她说到这里突然哽住,抹了抹发红的眼角,现在她的儿子在职业院校学汽修,偶尔还是会玩游戏,但那个疯狂按键到手指起茧的少年似乎永远留在了过去。

不过政策落地时,我朋友圈里一位小学老师发了段耐人寻味的话:"孩子们现在见面第一句话从'你玩到第几关'变成了'你还有几分钟',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确实,当游戏时间变成一场精确到秒的倒计时,孩子们会不会反而对那60分钟产生病态的执着?就像减肥的人面对最后一块蛋糕时的疯狂。

我家楼下有家网吧,最近总能看到几个初中生模样的孩子在门口转悠,昨天路过时听见他们嘀咕:"等9点一过,成年人的号就解封了..."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限制是为了保护,但孩子们总能找到规则的缝隙——就像我们小时候把漫画书藏在课本底下一样。

新规出台: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受限,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不可否认,新规让很多家长松了一口气,邻居张阿姨说现在晚饭后儿子会主动把手机交出来,一家人居然破天荒地开始拼积木,但我也见过另一个极端:某个家长群里,有人晒出自家孩子五个不同平台的游戏账号,配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或许问题的核心从来就不在那60分钟本身,我采访过的一位儿童心理医生说:"时间管控只是创可贴,真正的伤口在于我们没能给孩子提供比手机屏幕更有吸引力的现实。"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虽然没有游戏时间限制,但放学后爬树、打弹珠、收集水浒卡的快乐,现在想来竟比任何游戏段位都让人怀念。

当游戏时间变成一场精确的倒计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开始倒计时思考:在这一小时之外,我们为孩子准备了怎样的世界?

新规出台: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受限,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