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20以内加减法趣味练习:激发孩子数学思维与计算能力提升

哎呀 说到教小孩20以内加减法 这话题我可太有感触了 我家那个小侄子 去年这时候 一让他算数就皱眉头 像吃了酸柠檬似的 现在居然能主动拿本子来问我“姑姑 这道题对不对” 这转变 真不是靠逼出来的

我试过最笨的方法 就是让他背口诀 结果呢 他记得快 忘得更快 而且完全不懂什么意思 问他“7+8为什么等于15” 他眨巴着眼睛说“书上就这么写的呀” 唉 当时我就觉得 这方法不行 得换个路子

后来我琢磨 孩子对抽象数字没感觉 但对具体的东西有反应 他特别宝贝他的奥特曼卡片 我就把卡片当教具 “你看 这张赛罗值5分 这张迪迦值8分 加起来能换一个什么形态来着 ”他立马来劲了 掰着手指头 嘴里念念有词 算得比我还快 这让我发现 得把计算和他热爱的东西绑在一起 数学就不再是任务 而是游戏的一部分了

20以内加减法趣味练习:激发孩子数学思维与计算能力提升

还有啊 我发现孩子特别吃“故事”这一套 单纯的“9+6=”很枯燥 但如果你说“小猪佩奇有9颗糖 乔治偷偷塞给她6颗 她现在得多开心啊 一共有多少颗糖了 ”他会在脑子里画画面 计算就成了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 有时候他还会自己编故事 “不对 乔治可能自己先偷吃了2颗 所以只能给4颗了” 你看 这不知不觉还涉及到连加连减了 虽然算得磕磕巴巴 但那种思考的劲头 比正确答案珍贵多了

生活里处处是数学 根本不用正儿八经地坐下来学 带他去超市就是最好的课堂 买酸奶 我说“这排打折 10块钱3杯 旁边那个是4块钱一杯 哪个划算 ”他得先算清楚3杯原价是多少 再比较 虽然有时候会算错 选了贵的 但下次他就记住了 比我在纸上画一百遍应用题都管用 结账时 给他20块钱 让他自己去付一盒12块的饼干 问他该找回多少 那种攥着钱 紧张又兴奋地心算的样子 特别真实

20以内加减法趣味练习:激发孩子数学思维与计算能力提升

他会有卡壳的时候 比如算15-7 他会愣住 手指头不够用了 这时候 我一般不直接告诉答案 我会说“嗯 想想看 10减去7是不是容易点 那15是不是可以分成10和5 ” 引导他去想“凑十法”或者“破十法” 有时候他嫌麻烦 会发脾气 说“我讨厌数学” 我就停下来 和他聊会儿别的 或者换一种更滑稽的方式 比如用他的玩偶来演算 “坦克熊说 它力气大 能一下子拿走7个 但它一次只能拿5个 怎么办呀 ” 这么一闹 他的情绪就好了 又能继续了

我觉得 最重要的不是他算得有多快 多准 而是他愿意思考 不怕犯错 有一次他算8+9 大声说“16 ” 我还没说话 他自己挠挠头 “不对 好像17才对 因为8+10是18 9比10少1 所以减掉1 ” 这种自我纠正的过程 才是数学思维真正的萌芽 比我吼一百句“你仔细想想”都有效

现在回头看 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练习瞬间 那些因为算错而撅起的小嘴 那些突然开窍时亮晶晶的眼睛 才是真正让数学活起来的东西 我们得接受孩子的慢 接受他们的不熟练 陪他们在这些小小的数字迷宫里 一边跌跌撞撞 一边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这比任何速成的方法都有意义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