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笔记本CPU排行榜天梯图:公众号深度剖析当前主流处理器性能

哎,你说现在选个笔记本,是不是光看CPU型号就头大?什么i7、R7、锐龙、酷睿,数字后面还带一堆字母后缀…简直跟解密似的,我前两天就在公众号后台翻啊翻,看到有人留言说“能不能别光列参数,说点人话,告诉我到底哪个用着爽?” 得,今天咱就抛开那些死板的表格,用我这阵子摸过不少机器的实际感受,来唠唠这个“天梯图”吧,可能没啥条理,想到哪说到哪,但保证都是大实话。

首先得明确一点,现在这市场,早就不是英特尔一家独大了,AMD yes!这话真不是白喊的,你像AMD的锐龙系列,尤其是7000系往后,那个能效比,真的…让人印象深刻,我手头这台R7 7840HS的轻薄本,剪个十分钟的1080p视频,风扇声音都比隔壁i5-13500H轻不少,而且电池还挺扛用,但你说英特尔不行了吗?那也不是,在有些特别吃单核性能的应用里,比如某些老牌的平面设计软件,英特尔还是有它油滑的地方,兼容性这块老大哥底蕴还是在的。

所以这个天梯图啊,真不是一条直线从上排到下,它更像…嗯,像那种分叉的树枝,或者好几个赛道,你得先想清楚自己要干嘛。

笔记本CPU排行榜天梯图:公众号深度剖析当前主流处理器性能

你是个游戏玩家,那CPU重要吗?重要,但可能没显卡那么要命,除非你玩的是那种大地图、单位超多的策略游戏,或者物理计算特别复杂的,城市:天际线》这种,那CPU的压力就上来了,这时候,英特尔13代、14代酷睿里的HX系列,比如i9-14900HX,那真是猛兽,频率冲得高,配合个好显卡,帧数能稳得住,但代价是啥?发热大,续航基本告别自行车了,AMD这边呢,锐龙9 7945HX这种,多核性能强得离谱,适合一边玩游戏一边开直播推流,或者后台还挂着一堆东西的硬核玩家,但如果你主要玩主流网游或者3A大作,其实i5-13500H或者R7 7840HS已经非常够用了,把钱省下来投到显卡上,体验提升更明显,真的,别盲目追顶级U。

再说说轻薄本这边,这才是大多数人每天抱着的伙伴,这里面的门道,反而更多,性能释放!这四个字是关键,同样是i7-1360P,有的本子能稳定在30瓦运行,有的可能只能憋在20瓦出头,那实际用起来,感觉就是一个利索一个卡顿,所以光看型号不行,还得看笔记本厂商的调教,AMD的U系列,像R5 7640U,在低功耗下表现特别甜点,安静,凉快,续航长,特别适合移动办公,我有个朋友就是,天天抱着开会、写文档,一天下来都不用找插座,她满意得不行。

笔记本CPU排行榜天梯图:公众号深度剖析当前主流处理器性能

还有一类是创作本,搞视频剪辑、三维渲染的,这个就对多核性能要求很高了,苹果的M系列芯片,M3 Pro/Max什么的,在这个领域简直是异类,你用Final Cut Pro,那个流畅度…Windows本目前还真难追上,而且它功耗控制得太好了,机器不怎么发烫,Windows阵营里,就得找HX系列或者HS系列的高端型号了,性能也强,但通常得接受更厚重的机身和更狂躁的风扇声,这就是取舍。

哦对了,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就是核显,如果你不打算买独显本,那AMD的锐龙7040系列带的那个Radeon 780M核显,简直就是核显里的战斗机,性能接近入门级独显了,玩点要求不高的游戏,或者做点轻量级的视频加速,体验比英特尔的核显好上一大截,这一点,在买轻薄本的时候,真是个巨大的加分项。

所以你看,这个排行榜,根本没法一刀切,它得按需求、按功耗、甚至按价格区间来分,我有时候觉得,看那些天梯图,不如多看看实际评测,尤其是那种长时间压力测试下的表现,有些U,刚开始跑分很高,但十分钟后因为过热就降频了,那实际体验就打折扣了。

最后说点带情绪的…厂商现在这个命名规则,真是越来越迷惑了,什么Ultra 5 125H,什么Ryzen 5 8645HS,光看名字根本猜不出它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所以咱也别太迷信型号,关键还是得看实际表现,挑笔记本就像找对象,参数是家境,但合不合适,还得看日常相处起来的“体感”,希望我这点碎碎念,能帮你理清一点点头绪吧,真要买之前,还是得多查查,别光看广告和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