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iTunes全面解析:功能、使用与历史发展深度探讨

iTunes:一个数字音乐帝国的兴衰与我的私人记忆

说实话,第一次用iTunes的时候,我差点被它气死。

那大概是2008年,我刚拿到人生第一台iPod Nano,银色的,像块小肥皂,兴奋地插上电脑,结果发现——歌不是随便拖进去就能听的,你得先装iTunes,同步”,还得忍受它擅自把我的MP3文件整理得乱七八糟,那时候的Windows用户哪受得了这个?我们习惯了直接往文件夹里扔歌,简单粗暴,苹果偏不,它非要教你“正确”听音乐的方式。

但后来,我竟然慢慢习惯了,甚至有点依赖它。

iTunes全面解析:功能、使用与历史发展深度探讨

iTunes的“瑞士军刀”时代

iTunes最早不叫iTunes,而是SoundJam MP,一个第三方音乐管理软件,2001年,苹果把它买下来,改头换面,变成了iTunes,那时候的乔布斯还在念叨“数字中枢”战略——电脑是你的中心,iPod、iPhone、iPad都围着它转,iTunes就是这个战略的核心工具。

它的功能多到离谱:

  • 音乐管理(废话,这是老本行)
  • CD刻录(90后可能没见过这功能,但当年这可是刚需)
  • 播客(比Spotify早十几年)
  • 电影租赁(后来被流媒体干碎了)
  • 应用商店(直到2017年才被拆出来)
  • 备份iPhone(多少人因为没备份丢过照片?举手)

它像个数字杂货铺,啥都能干,但啥都干得不算完美,尤其是Windows版,卡得像老牛拉破车,可你又离不开它,因为iPhone必须用它激活、备份、传文件,这种“又爱又恨”的关系,大概就是苹果用户早期的集体记忆。

那个改变一切的商店:iTunes Music Store

2003年,iTunes Music Store上线,0.99美元一首歌,这在今天看来平平无奇,但在Napster盗版横行的年代,这是革命。

iTunes全面解析:功能、使用与历史发展深度探讨

乔布斯当时说:“人们愿意为方便付费。”他说对了,iTunes Store让音乐行业从CD时代硬着陆到数字时代,顺便帮苹果赚翻了,我记得第一次在上面买歌是Linkin Park的《Numb》,花了0.99美元,心疼得要死,但那种“正版”的仪式感又莫名爽。

后来Spotify和Apple Music来了,按月付费随便听,谁还单买歌啊?iTunes Store渐渐成了古董,就像唱片店变成了文青打卡地。

iTunes的死亡与遗产

2019年,苹果终于承认iTunes太臃肿了,把它拆成了三个App: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Podcasts,老用户一片哀嚎,但其实早该这样了。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根本没用过iTunes,他们直接用Spotify或者Apple Music,iTunes不只是一个软件,它是一段记忆——第一次给iPod传歌的笨拙,熬夜整理播放列表的偏执,还有那个总在同步时卡死的进度条。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iTunes当年没那么固执,允许直接拖拽文件,会不会活得更久?但苹果就是这样,它宁可让你难受,也要坚持自己的逻辑,这种傲慢,成就了它,也毁了它。

现在我的iTunes早就变成了“音乐”App,但我电脑里还留着那个老版本的安装包,像一张过时的CD,偶尔点开,只是为了看看曾经的播放列表里,还藏着多少青春期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