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掌握文件夹加密技巧,守护您的数字隐私安全

哎,说到文件夹加密这事儿,我真是有一肚子话想说,你可能觉得,不就是给文件夹设个密码嘛,现在电脑手机不都有这功能?但说实话,真正把它当回事儿、并且用对方法的人,真的不多,我自己也是吃过亏才长记智的。

记得几年前,我把存着私人照片和一堆稿子的移动硬盘借给一个朋友用,结果拿回来之后,无意中发现他好像…翻过几个我标明“个人”的文件夹,那种感觉,就像日记被人偷看了似的,特别别扭,心里咯噔一下,从那儿以后,我才开始认真琢磨怎么把东西真正“锁”起来。

Windows自带的那个“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嗯…就是EFS,我一开始也试过,它倒是方便,右键属性高级里勾选一下就行,但后来我才搞明白,这玩意儿其实挺依赖你当前电脑的用户账户和密码,如果你把整个硬盘拆下来挂到别的电脑上,或者重装了个系统…完了,那些加密过的文件很可能就打不开了,哪怕你知道密码,我就差点栽在这上头一次,幸好有备份,不然真得哭死,所以它更像是一道“门禁”,防外人不错,但系统本身出问题的话,自己也挺麻烦。

后来我开始用VeraCrypt这类第三方软件,说实话,刚接触时觉得有点复杂,什么创建加密卷、虚拟磁盘…头都大了,你得先决定是创建一个文件容器(就像个带锁的保险箱文件),还是加密整个U盘或分区,然后要选加密算法,AES、Serpent这些名词看着就专业,我还记得第一次操作时,生怕哪个步骤选错,整个容器就废了,手心里都有点冒汗,但用惯了就会发现,它真的靠谱,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电脑里造一个完全加密的“秘密房间”,不开门的时候,别人看到的就是个普通文件或者一堆乱码,只有用正确的密码(最好再配合密钥文件)才能把这个虚拟磁盘“挂载”出来,像正常分区一样使用,用完再“卸载”,它就又“消失”了,这种掌控感,是系统自带功能给不了的。

密码设置是另一个大头,千万别用“123456”或者生日那种,一猜就中,我现在习惯用一句话的缩写,夹杂大小写、数字和特殊符号,比如把“我女儿今年三月五号学会了骑自行车!”转化成“WnV350#XhleQZC!”,虽然每次输密码麻烦点,但心里踏实啊,还有,密码和密钥文件最好分开存放,别都塞在同一个电脑里。

移动设备就更得小心了,U盘丢了是常事,要是里头有没加密的工作资料或私密信息,风险就大了,我现在重要的U盘一律用BitLocker To Go(Windows)或者直接做成VeraCrypt加密盘,有时候朋友看我插上U盘还得输一长串密码,会笑话我太谨慎,可我宁愿多花这十秒钟,也不想事后后悔,毕竟,隐私这东西,没了就是没了。

哦对了,还有云盘,很多人觉得文件传上去就安全了,其实不然,一些服务商理论上能接触到你的数据,所以我往云盘传特别私密的东西前,会先用7-Zip这类软件给它加个密、打个包,设个强密码再上传,相当于给包裹上了把锁,才放心交给快递员。

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个有点好笑又无奈的事儿,有次我加密了一个存着家庭财务表格的文件夹,时间久了,自己居然把密码给忘了…试了无数个可能的组合都不对,急得团团转,最后是靠当初记在物理笔记本上的提示才想起来的,你看,光想着防别人,差点把自己也给防住了,所以现在,我把重要的密码提示都用一种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在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笔记本上,藏在一个…嗯,反正别人找不到的地方。

说到底,文件夹加密不是什么高深技术,但它需要你养成一种习惯,一种“隐私很重要,得认真对待”的心态,它就像给自家的门装上一把好锁,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真正用到它防贼,但有了它,你晚上才能睡得安稳,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的记忆、情感、甚至一部分生活都储存在这些小小的文件夹里,花点心思保护好它们,真的…挺值的。

掌握文件夹加密技巧,守护您的数字隐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