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打造安全无忧的学习空间,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哎,说到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空间,这事儿可真不是简单买个结实书桌、装个护眼灯就完事的,我有时候会想,我们那会儿,所谓的安全可能就是别从双杠上摔下来,别去河边玩水,但现在,安全这个词儿,变得太复杂了,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又像蛛网一样纤细敏感。

打造安全无忧的学习空间,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这个“空间”早就不是物理意义上的了,对不?它既是那个放着课本和台灯的小房间,也是他手里那块发光的屏幕,更是他脑袋里那个谁也进不去的、翻江倒海的小世界,物理安全当然还是基础,比如家具的边边角角要圆润,电线不能乱糟糟地绊脚,这些是看得见的呵护,但更让人揪心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你给他布置了一个特别温馨的角落,采光一流,椅子也符合人体工学,可他坐在那里,心里可能正被网络那头的一句恶评堵得喘不过气,安全的第一层,我觉得是“心理上的踏实感”,得让他觉得,这个空间是港湾,是哪怕在外面考砸了、被朋友误会了,回来可以大口喘气、甚至哭一场的地方,而不是另一个充满绩效指标的“工位”,书桌上不经意放的一盆他喜欢的小绿植,或者一张全家福,都比一万句“你快去好好学习”更能让这个空间变得柔软。

打造安全无忧的学习空间,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然后就是那个我们都避不开的…数字世界了,这事儿特别矛盾,就像把一只脚踩在油门上,另一只脚却死死踩着刹车,我们得让他们借助网络学习、开阔眼界,但又怕他一不留神就滑进某个阴暗的角落,堵是堵不住的,你越禁,他越好奇,我试过那种监控软件,后来自己先受不了了,感觉像个小偷,也破坏信任,后来想想,或许更有效的是,早点跟他一起“泡”在那个世界里,一起看几个有趣的科普视频,讨论一下某个社交媒体的流行梗,甚至一起玩一会儿他喜欢的游戏,不是以监督者的身份,而是像个笨拙的学徒,让他给你讲讲这个世界里的规则和乐趣,这样,当他真的遇到奇怪的人或信息时,他才更可能愿意跟你开口,而不是自己默默消化掉那些不安,这种数字空间的守护,更像是一种疫苗接种,先接触一点“弱病毒”,才能产生抗体。

还有一点特别容易忽略的,无聊”的权利,我们现在把孩子的日程表排得太满了,好像每一分钟都必须“有用”,学乐器、练口语、搞体育…一个所谓安全的空间,是不是也应该允许他有时候什么都不做,就对着窗外发呆,或者在地板上滚来滚去?这种看似“荒废”的时间,其实是他整合内心、自我修复的关键过程,如果连这点空白都被填满,那这个空间依然是拥挤的、压迫的,我儿子有次突然跟我说,他觉得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周末下午,作业写完了,没什么事,能自己瞎画一会儿画,你看,他需要的安全,也包括了心灵可以自由游荡、不被打扰的空隙。

说到底,打造一个安全无忧的空间,核心可能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不是把我们认为好的、安全的东西层层叠叠地堆给他,而是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可能伤害他的东西挡在外面,留出足够的缝隙,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也让他自己的生命力能野蛮又健康地长出来,这个过程肯定会有疏漏,我们也会焦虑、会犯错,但只要我们心里绷着这根弦,愿意跟着他一起成长,这个空间…大概就会慢慢接近“无忧”了吧,毕竟,完美的壳子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那颗心,是不是被稳稳地承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