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详解2014三代笔记本处理器天梯图,助你精准选择适合的CPU

哎,说到2014年的笔记本CPU啊…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个有点“青黄不接”但又特别有意思的年份,英特尔在稳坐钓鱼台,AMD呢,还在努力寻找突破口,那时候选电脑,盯着那个所谓的“天梯图”看半天,感觉就像在解一道复杂的谜题,既兴奋又有点头疼,今天我就试着带你回到那个年代,用我当时那种有点混乱、但充满探索欲的视角,捋一捋这事儿,可能想到哪说到哪,你别介意哈。

首先得搞清楚背景,对吧?2014年,英特尔的主力是第四代酷睿,代号Haswell,对,就是接替Ivy Bridge的那个,但坑爹的是,市面上同时还有大量的第三代(Ivy Bridge)甚至更老的二代(Sandy Bridge)芯片在卖,商家清库存嘛,你懂的,所以天梯图特别乱,一眼看去,i5-4200U旁边可能就摆着个i5-3230M,价格差不多,但性能、发热、续航差别可就大了去了,AMD那边主要是Richland和Trinity架构的APU,主打一个性价比和还不错的核显性能,但单核性能跟英特尔比…唉,那时候真是被压着打,说起来有点心酸。

我记得当时最让我纠结的就是这个“U”系列和“M”系列后缀,同样是i5,i5-4200U和i5-4200M,别看数字差不多,根本是两回事!U是超低电压,为了续航和轻薄,性能嘛…就那样,日常办公够用,但你真想玩个游戏或者干点重活,它就喘粗气了,M是标准电压,性能强不少,但笔记本也厚得像块砖,续航短得可怜,我有个朋友,当时图便宜买了个带U的,结果后来想学视频剪辑,直接傻眼,后悔得直拍大腿,所以啊,看天梯图,绝对不能光看i3、i5、i7这个级别,后缀字母才是灵魂!😅 还有那个MQ、XM啥的,MQ是焊死的,XM是可更换的,适合发烧友折腾,不过现在想想,可更换CPU的笔记本好像也越来越少了,时代变了。

详解2014三代笔记本处理器天梯图,助你精准选择适合的CPU

再说说AMD,那时候它的A8、A10系列APU,核显性能确实比英特尔同期的HD Graphics强一大截,玩个《英雄联盟》之类的网游,体验反而可能比用英特尔核显的机器好,但CPU部分,哎,真是硬伤,多核性能还行,一碰到单核密集型任务就露怯了,所以当时有种说法是“英特尔买CPU送显卡,AMD买显卡送CPU”,虽然有点调侃,但挺形象的,如果你预算极其有限,又想偶尔玩点小游戏,AMD的APU倒是个实在的选择,我大学室友就买了个A10的本子,天天在宿舍打Dota2,居然还挺流畅,就是夏天风扇声音有点吓人,跟要起飞似的。

还有啊,千万别迷信i7,2014年那时候,很多轻薄本用的都是低电压的i7,比如i7-4500U这种,看着名字唬人,实际性能可能还不如一个标准电压的i5-4200M,天梯图上要是把它们放一起比,绝对能颠覆很多人的认知,所以当时坑了不少小白,觉得i7就是牛逼,多花了好几百块钱,买回来个“阉割版”,性能提升微乎其微。💔 这种坑,现在好像也还有…

详解2014三代笔记本处理器天梯图,助你精准选择适合的CPU

到底该怎么选呢?以我当时的经验(也没啥经验,就是瞎琢磨和看各种评测),大概是这样的:

  • 纯粹办公、上网、看剧,追求轻薄和长续航:老老实实选英特尔的U系列i3或i5,比如i5-4200U,够用了,真的,别贪心,轻便才是王道,天天背着砖头通勤会累死的。
  • 要玩点主流网游,或者做点简单的图片处理:可以考虑AMD的A8、A10系列APU,或者…加点钱上英特尔带有独立显卡(哪怕是GT 740M这种入门独显)的机型,AMD的集显红利在这里能体现出来。
  • 对性能有要求,比如要跑专业软件、玩大型单机游戏:那没辙,只能瞄准英特尔的标准电压处理器(HQ/MQ系列),比如i5-4200M、i7-4700MQ,并且必须配上一块像样的独立显卡,这类本子又厚又重,价格也蹭蹭往上走。

现在回头看2014年的天梯图,感觉就像在看一张老地图,很多型号都蒙上了一层怀旧的色彩,那时候的纠结、对比,甚至因为选错而后悔的情绪,都成了有趣的回忆,科技产品更新太快了,今天的旗舰明天就可能被秒成渣,但核心的选购思路其实没变:搞清楚你自己的真实需求,别被品牌和型号的数字游戏迷惑,多看看实际性能对比

希望我这些碎碎念,能帮你穿越回那个年代,感受到一点当时DIY爱好者们那种既兴奋又谨慎的氛围,选CPU嘛,说到底就是一场需求和预算的平衡游戏,找准自己的位置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