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2022年AMD核显天梯图发布:多款处理器集成显卡性能层级清晰呈现

哎,说到2022年的AMD核显天梯图啊,这事儿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当时网上零零散散的消息一堆,什么爆料、跑分截图满天飞,但真等到有人把那个天梯图整理出来,清晰摆在那儿的时候,我还是愣了下,就感觉…嗯,好像之前脑子里那团乱麻,突然被捋顺了点儿。

你知道吧,以前看核显性能,总有点雾里看花,厂商宣传嘛,总是挑好的说,什么“性能翻倍”、“巨大提升”,但具体到能玩什么游戏,剪辑视频卡不卡,心里完全没底,2022年这个天梯图一出来,至少给了个大概的坐标系,它不是官方发的,是那些硬核玩家和up主们,靠着实测数据一点点堆出来的,所以感觉更…接地气?更真实一点,虽然肯定有误差,但总比纯看广告强。

我记得当时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反而是那些平时不太起眼的入门级处理器,比如锐龙3 7320U这种,集成的是Radeon 610M,它的位置…呃,在天梯图底部靠上一点点?反正就是明确了:哦,这个级别,你就别指望玩什么3A大作了,老老实实应付日常办公、上网课、看看1080P视频,可能偶尔开个老游戏怀旧一下还行,它把这种“够用”和“勉强”的界限画出来了,避免了很多人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前可能有人会觉得“带独显字样的都差不多”,但这图告诉你,差远了,内部层级分明得很。

2022年AMD核显天梯图发布:多款处理器集成显卡性能层级清晰呈现

然后中坚力量,像锐龙5 7530U(Radeon Graphics)和锐龙5 6600H(Radeon 660M)这些,它们的排位就很有意思了,能感觉到,AMD在Renoir、Cezanne到Rembrandt这几代架构上,核显部分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但又不是那种飞跃式的,这个区间,就是大部分主流轻薄本和全能本在用,天梯图上显示,它们已经能比较流畅地应对一些网游了,英雄联盟》、《CS:GO》在中低画质下帧数不错,甚至轻度的视频剪辑、图片处理也能扛得住,这给了很多学生党、普通上班族一个很明确的选择信号:如果你不追求极致游戏性能,但又希望电脑能有点“余量”干点别的,选这个档位的CPU,核显就不会成为短板。

再往上走,到了锐龙7 6800U/6800H搭载的RDNA2架构的Radeon 680M,嚯,那真是2022年核显里的明星了,天梯图上它一骑绝尘,把之前的Vega架构核显远远甩在后面,当时看到它的性能位置,接近甚至超过了某些入门级独显,心里确实有点小激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用核显,在1080P中低画质下,真的能尝试不少以前的“独显专属”游戏了,一些3A大作也能凑合玩玩了,这对于追求极致便携、又不想完全放弃游戏体验的人来说,吸引力太大了,我记得当时很多评测视频都在喊“核显要逆天”,虽然有点夸张,但那种打破传统认知的惊喜感是真实的。

2022年AMD核显天梯图发布:多款处理器集成显卡性能层级清晰呈现

看这种天梯图也得冷静,它呈现的是理论性能层级,但实际到每台笔记本上,散热设计、内存频率(尤其是对核显性能影响巨大的双通道和频率)、厂商的功耗调教,都会让最终体验打折扣,可能天梯图上两个型号差距不大,但放到不同笔记本里,一个表现良好,另一个就因为散热拉胯而频繁降频,所以图是个好参考,但不能完全迷信,还得结合具体机型的口碑来看。

现在回过头看2022年这个天梯图,感觉它更像一个阶段的总结,它清晰地勾勒出了AMD在移动平台核显上的布局:从满足基本需求,到主流适用,再到接近独显体验的“天花板”,这种层级化,让消费者在选择时目标更明确,也反过来推动了市场细分,当然啦,现在2024年都快过一半了,新的处理器、新的架构又出来了,性能格局肯定又变了,但2022年那个图,在当时那个时间点,确实帮很多人,包括我,弄明白了“这颗CPU的核显到底是个什么水平”这个挺实际的问题,它没那么完美,数据可能不全,但它有用,这就够了。

说到底,硬件这东西更新太快,今天的顶端明天可能就成中端了,但那份由爱好者们自发整理、试图在一片营销术语中找出真实性能脉络的努力,还是挺让人感慨的,它让复杂的参数变得…稍微友好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