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2024版处理器天梯图正式发布,揭示笔记本与台式机性能差异关键

哎 你听说了没 2024版那个处理器天梯图前两天悄悄放出来了 我半夜刷论坛看到的 当时正喝着凉透的咖啡 差点没呛到 这玩意儿每年都像武林高手重新排座次似的 今年尤其有意思 因为它终于把笔记本和台式机那条看不见的线给描清楚了 以前总觉得模模糊糊的

先说这个图本身吧 也不知道是哪个团队搞的 反正每年都神出鬼没的 不像那些大厂发布会搞得锣鼓喧天的 它就静悄悄地出现在几个技术论坛的角落里 像野草一样自己长出来 我翻看着 发现他们把芯片按性能划成了好多层 但又不是死板的分级 有点像… 像那种老式收音机的调频旋钮 你轻轻一转 咔哒一声 就跳到一个新的档位 但每个档位之间还有细微的嗡嗡声 告诉你界限没那么分明

今年最让我咯噔一下的是 顶级笔记本芯片和主流台式机芯片的性能区域 重叠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 你看那个图 代表高端游戏本HX系列的色块 已经快咬到台式机i7的尾巴了 这放在五年前简直不敢想 我记得那时候笔记本芯片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 再怎么凶猛 也得考虑散热这个紧箍咒 一发热就趴窝 现在呢 架构 制程 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散热材料进步 让笔记本也敢大声说话了 但… 但是啊 你仔细看天梯图旁边的那些小字注释 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关键差异其实藏在一些特别… 特别不起眼的地方 持续性能衰减曲线” 这个词儿我琢磨了半天 啥意思呢 就是说笔记本芯片啊 它可能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像短跑冠军 跑个分特别亮眼 可你要是让它持续高负荷工作 比如渲染一个小时的视频 或者玩一下午那种特别吃配置的开放世界游戏 它的性能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 慢慢软下来 因为散热天花板就在那儿 键盘烫得能煎鸡蛋了 芯片就得自动降频保护自己 而台式机呢 就像个马拉松选手 只要有足够的电扇对着吹 它就能一直以一个很高的水准跑下去 那个曲线几乎是平的 这种差异 天梯图用一条慢慢下滑的虚线和一条坚挺的直线 画得明明白白 你不留心根本发现不了这个魔鬼细节

还有功耗墙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2024年了 它依然是个幽灵 在笔记本里徘徊 台式机芯片 特别是那些带K的 你给它更好的散热 它就像得到鼓励似的 能超频冲得更高 功耗?插着电墙插座呢 怕啥 笔记本可不行 厂家早就设好了一个功耗上限 像个紧箍咒 芯片本事再大 也冲不破这个物理限制 天梯图里 同一个芯片型号后面 会跟着(35W)(45W)(55W)这样的标注 性能排名能差出好几档去 这玩意儿 买电脑的时候销售可不会告诉你

我盯着图发呆 突然想到一个有点好笑的比喻 现在的顶级笔记本芯片 就像是在一线城市中心买了个小公寓 地段顶级 装修豪华 啥都有 但面积就那么大 你活动空间有限 还得时刻注意邻居(散热)的感受 而主流台式机芯片呢 像是在郊区有个大别墅 空间管够 你想怎么折腾都行 就是通勤(移动性)差点意思 这么一想 是不是就特别形象了

另外还有个感触挺深的点 是关于核显的 今年AMD和Intel在核显上真是下血本了 天梯图里专门给核显性能划了个副榜 以前那个只能亮机的高清显卡 现在居然能摸到入门级独显的屁股了 这对于不玩大型游戏 只是日常办公 看4K视频的人来说 简直是福音 意味着很多轻薄本可以做得更薄 更省电 但这又引出一个问题 笔记本和台式机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了 一台没有独显的轻薄本 和一台用了同款CPU但必须配独显才能亮机的台式机 它们的核心体验差异到底在哪儿 可能就真的只剩下形态和扩展性了

说到扩展性 唉 这又是台式机的绝对领域了 笔记本那边 最多让你加条内存 换个固态 还得看厂家脸色 是不是板载的 台式机就豪横多了 PCIe插槽好几个 内存插槽插满 甚至还能玩点水冷什么的 这种“未来可能性” 是天梯图上一个冷冰冰的性能分数完全无法体现的 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一台电脑整个生命周期的体验

所以看这个2024天梯图 你不能光看哪个芯片排得高 就像看人不能光看学历 你得琢磨它的“体质”和“生存环境” 笔记本芯片是精干的特种兵 能力很强 但受限于装备和补给 台式机芯片则是重装部队 火力持续又猛烈 但你得给它建个基地 选择哪个 真的就看你是要背着枪满世界跑 还是守着堡垒打持久战了

这图看完 我反而更纠结了 本来想换台笔记本图个方便 现在又对台式机那种扎实的劲儿有点心动 科技啊 就是给你更多选择 然后让你更难以抉择 算了 咖啡真凉透了 我得去续杯热的 再慢慢琢磨琢磨

2024版处理器天梯图正式发布,揭示笔记本与台式机性能差异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