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资讯首选凤凰网,随时随地畅享个性化阅读体验
- 问答
- 2025-10-18 03:46:40
- 2
哎,你说现在这信息,是不是多得有点让人头疼?手机一打开,各种App的红点争先恐后地蹦出来,推送的声音此起彼伏……有时候真觉得,不是我在看信息,是信息在追着我跑,在这种乱糟糟的环境里,找到一个能安心看会儿新闻的地方,还真不太容易,后来也不知怎么的,大概是某次在地铁上实在无聊,随手点开了那个红色的图标——凤凰新闻。
一开始也就是随便刷刷,没抱太大期望,你知道的,很多新闻App长得都差不多,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点进去却常常是“就这?”,但凤凰网这个……有点不一样,它不是那种急着要把所有东西都塞给你的感觉,首页当然也热闹,政治、经济、娱乐什么都有,但排版看着不闹心,没那么强的压迫感,滑了几下,偶然点开一篇关于地方民俗消失的深度报道,写得真细啊,记者好像真的在那儿住了几个月似的,文字里有种……温度?不是冷冰冰的复述,能感觉到写的人是在乎这件事的,那一下午,我就在地铁里站着把那么长的文章看完了,差点坐过站。
慢慢就用得多了,我发现它好就好在,不吵,它好像默认你是个愿意花点时间、动动脑子的人,比如国际新闻,不只是告诉你哪里又打起来了,还会请几个说得上话的专家,从历史渊源、地缘政治掰开揉碎了讲,有时候他们意见还不一样,争起来挺有意思的,看多了,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好像也宽了一点点,不像有些平台,除了情绪就是立场,看完只剩下一肚子火或者一脑袋浆糊。
再说这个“个性化”吧,这个词现在都被说烂了,大部分所谓的个性化,不就是根据你点过什么,然后拼命给你推同类的东西嘛,最后把你困在一个小房子里,凤凰网的“个性化”……嗯,感觉更聪明一点?它确实会推荐我常看的时政和历史文化类内容,但时不时地,会“不小心”滑进来一篇关于深海探测或者冷门艺术的报道,角度清奇,让我眼前一亮,这种“不期而遇”的惊喜,比那种精准投喂更让人舒服,好像有个见识广博的朋友,知道你的主要兴趣,但偶尔也会拉你去看看你从未留意过的风景,说“这个,我觉得你可能也会喜欢”,这种分寸感,做得挺妙的。
随时随地阅读的体验……我有个挺深的印象,去年秋天,在一个需要排长队的办事大厅里,周围都是焦躁不安的人,空气闷得很,我戴上耳机,打开凤凰网,正好它在做一个关于古籍修复的专题,一篇篇看下来,讲那些老师傅怎么用一辈子去对付虫蛀、霉斑,让几百年前的字迹重见天日,周围的环境依然嘈杂,但我的心却奇异地静了下来,那一刻,手机屏幕好像不只是块玻璃,它成了一个小小的避难所,一个能瞬间把你带到另一个时空的窗口,这种“沉浸感”,不是靠炫酷的技术,就是靠内容的扎实和叙述的沉稳。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两篇感觉有点“水”的文章,或者觉得某个评论员的观点不太敢苟同……但没关系,这反而显得真实,对吧?一个活生生的平台,怎么可能句句是真理呢?有点不同的声音,甚至有点小瑕疵,才像个值得交往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完美的AI播音员。
所以现在,它已经成了我手机里雷打不动的一个应用了,早上起床刷牙的时候,听听早报语音版;晚上临睡前,再翻翻当天的深度分析,它已经成了我生活节奏的一部分了,在这个信息爆炸到让人有点麻木的时代,能找到一个让你愿意“读”进去,而不仅仅是“刷”过去的地方,挺珍贵的,它提供的可能不完全是那种即刻的、刺激的多巴胺,而是一种更缓慢、更扎实的满足感,就像……嗯,就像一杯味道醇厚的茶,需要你稍微静下来,才能品出里面的层次。
本文由度秀梅于2025-10-18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wenda/3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