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2012处理器性能排行:天梯图带你回顾经典芯片谁主沉浮
- 问答
- 2025-10-16 19:52:36
- 2
哎,说到2012年的处理器啊,现在回想起来,那感觉就像翻箱倒柜找出了一本旧相册,灰尘扑扑的,但一翻开,里面全是带着噪点的鲜活面孔,那时候的芯片世界,可没现在这么…嗯,这么“卷”,或者说,这么目标明确,现在动不动就是“碾压”、“秒杀”,当时呢,更像是一场混战,各家有各家的算盘,路线也野得很,什么“天梯图”?那会儿也就是一些发烧友在论坛上用手画个大概,带着点猜测和兴奋,跟现在这种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排行榜完全不是一回事。
记得那时候,英特尔正靠着Sandy Bridge和刚露脸的Ivy Bridge架构,稳坐钓鱼台,Core i7-3770K 这家伙,简直是当年的梦幻逸品,不锁频,超频潜力大,成了多少DIY玩家心里的白月光,现在看它的性能可能有点… 怀旧?但当时那种流畅感,尤其是对比更早的产品,真的是“丝滑”,可问题也出在这儿,英特尔那时候太稳了,稳到有点… 傲慢?感觉像是在说:“我就这样了,你们能咋地?” 这种缺乏激烈竞争的环境,让整个高端市场有点一潭死水,进步慢悠悠的。
另一边,AMD正处在推土机(Bulldozer)架构的泥潭里,现在回头看,那真是一次悲壮的战略失误,他们想用模块化设计,搞什么“多线程”概念,听起来很未来,但实际表现… 唉,一言难尽,FX-8000系列那些CPU,核心数看着吓人,但单核性能被英特尔甩开一大截,功耗还高,像个虚胖的壮汉,当时很多A饭(AMD粉丝)心情估计很复杂,一边恨铁不成钢,一边还得找各种理由为它辩护,说多任务处理还行什么的,那种带着点无奈的支持,现在想想也挺可爱的,市场可不管这些,AMD那几年份额跌得厉害,日子是真不好过。
移动端更是另一个故事了,ARM架构正悄悄崛起,但远没到今天这种统治地位,高通骁龙S4系列是当时的明星,像APQ8064,放在手机里感觉快得飞起,但那时候的“快”,跟现在是两个概念,能流畅运行《神庙逃亡》就觉得是神U了,英伟达的Tegra 3,打着“四核”的旗号,还搞了个“伴核”省电的设计,想法挺新奇,但在功耗和发热上也是磕磕绊绊,苹果呢?A6芯片已经显露出自研架构的威力,那种软硬结合的效率,已经开始让安卓阵营感到压力了,回想起来,那正是智能手机性能爆发的前夜,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 变革的味道,只是当时很多人还没完全嗅到。
所以你看,2012年的性能排行,根本不是一个清晰的“天梯”,它更像一张模糊的、充满噪点的地图,英特尔在山顶享受着寂寞,AMD在半山腰挣扎着寻找新路,而山脚下,移动芯片的星星之火已经开始燎原,你没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它们,因为战场是分裂的,梦想也是不同的。
现在用着动不动就多少核多少Ghz的CPU,再回头看2012年,会觉得有点… 质朴?甚至有点可笑,但那种混乱、探索、甚至走弯路的状态,恰恰是技术发展最有魅力的部分,那时候的每一次架构更新,都伴随着更多的未知和可能性,不像现在,好像一切都沿着一条既定的轨道狂奔,少了点意外惊喜。
翻完这本旧相册,合上,灰尘在光线里飞舞,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芯片名字,现在大多安静地躺在旧电脑里,或者直接被回收了,但它们代表的那段历史,那种对性能纯粹又带点盲目的追求,还是挺让人怀念的,毕竟,那是我们的青春,或者说,是整个PC和移动互联网青春的某个切片啊。
本文由符海莹于2025-10-16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wenda/2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