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创意无限!橙光游戏制作带你开启独一无二的游戏创作之旅

哎,说到做游戏,以前总觉得是那种…特别牛的程序员大佬,对着满屏天书一样的代码敲敲打打才能干的事儿,我?我连打个字都慢,更别说写代码了,所以当朋友第一次跟我提“橙光”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还是那种…高深莫测的界面,结果点开一看,嚯,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它那个界面,怎么说呢,就挺…亲民的,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按钮,核心就是一条时间轴,像根绳子,你把事件啊、对话啊、选项啊,像串珠子一样一个个挂上去就行,最开始我也犯懵,这玩意儿真能做出个游戏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拖了一个背景图上去,又拽了个角色立绘,然后给他加了句台词:“你好,世界。”点了运行,那个小人真的就站在那儿,说出了这句话,就那一瞬间,感觉…特别奇妙,像什么呢?像你第一次用积木搭出个不像样的小房子,虽然歪歪扭扭,但那是你的,是你亲手弄出来的,那种创造的快感,一下就上来了。

然后我就有点收不住了,开始琢磨,光打招呼多没劲,得有点故事,我就想,编个什么故事好呢?脑子里乱糟糟的,一会儿是武侠,一会儿又是校园恋爱,最后决定,干脆做个…我自己想经历但现实中绝对没可能的事儿:一个关于在古董店打工,结果发现每个老物件都有灵魂的奇幻故事,你看,这个点子可能挺俗套的,但它是我的,带着我自个儿的气味儿——因为我从小就爱往旧货市场钻,总觉得那些蒙尘的老东西背后藏着秘密。

真正动手往里填内容的时候,才发现…问题比想象的多,最大的麻烦就是,我总想追求“完美”,比如给女主角起名字,我能纠结一个下午,翻诗经查字典,觉得这个太矫情,那个又太普通…后来实在烦了,干脆用了我家猫的名字,叫“墨墨”,嘿,你别说,这么一弄,感觉这角色立刻跟我亲近了,写她对话的时候,脑子里就是我家那只傲娇猫的样子,台词自然就出来了,还有写选项分支,一开始我想得特别复杂,恨不得每个选择都引出七八条完全不同的故事线,结果把自己绕晕了,像走进个死胡同,后来才明白,又不是写《红楼梦》,没必要那么宏大,一个简单的选择,是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还是转身离开”,带来的情绪张力反而更足,这种“不完美”的、随性的决定,反而让创作过程变得轻松有趣了。

最让我上瘾的,其实是配BGM和音效,你得给不同的场景找合适的音乐,主角心情低落的时候,我就找那种淡淡的、带点忧伤的钢琴曲;遇到神秘事件,就换成空灵的、有点诡异的电子乐,还有音效,下雨的沙沙声,开门吱呀一声,甚至角色喝水的咕咚声…这些细节一加上,整个世界就好像…活过来了,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找一个“古老的怀表发出的细微滴答声”,我翻遍了素材库,最后找到一个,配上昏暗的灯光背景,效果出来自己都起鸡皮疙瘩,那种感觉,就像个导演,在给自己的小电影做后期,特别有成就感。

当然啦,做出来的第一个游戏,现在回头看简直没眼看,剧情单薄,选项少得可怜,画面也粗糙,但我还是厚着脸皮发出去了,没想到,真有人玩,还在下面留言,说“故事挺有意思的,就是短了点”,或者“期待作者下一个作品”,就这些简简单单的评论,能让我傻乐半天,创作这东西,最怕的就是自嗨,有人回应,哪怕只有一两个人,感觉就像找到了同类,知道你在这世界上发出的微弱信号,被人接收到了。

所以你说橙光是什么 我觉得它更像一个…低门槛的造梦工具,它不需要你懂代码,它认可你那些可能有点幼稚、有点古怪的念头,它告诉你,嘿,别管那么多,先动手把你脑子里那个世界,用最直接的方式搭建出来看看,线条歪了没关系,颜色涂出去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那个世界是独属于你的。

现在我还是会时不时打开那个编辑器,不一定非要做出个完整的游戏,可能就是随便摆弄摆弄角色,写几段莫名其妙的对话,像一种放松,它让我相信,创造这件事,没那么遥远和神圣,它可能就始于一个拖拽的动作,一句随口编写的台词,和一个…用自家猫名字命名的女主角,这条路还长着呢,谁知道下一个拐角,又会蹦出什么稀奇古怪的灵感来。

创意无限!橙光游戏制作带你开启独一无二的游戏创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