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探索俾面派对吉他谱的高效获取途径与技巧

哎,说到俾面派对的吉他谱,这事儿我可太有感触了,作为一个弹了十几年吉他、技术始终在“半桶水”晃荡的老业余,找谱子这事儿简直是一部血泪史,尤其是Beyond的歌,情怀加成太重,网上谱子又多又杂,想找个靠谱的,真得费点功夫。

我记得特别清楚,大学那会儿乐队第一次排练,就想排《俾面派对》,那会儿年轻啊,心气高,觉得这歌节奏带劲,歌词又有点讽刺意味,很适合在学校的破礼堂里吼一嗓子,结果呢?第一步找谱子就栽了跟头。

第一次尝试:搜索引擎的“坑”

直接在百度搜“俾面派对 吉他谱”,唰一下出来几十页,点开第一个,看着挺像那么回事,六线谱、和弦图都有,兴冲冲下载打印,拿到排练房一弹,味儿不对啊,主歌部分那个标志性的、带点Funk感的节奏型,谱子上就简单写了个G和弦按着扫,完全不是黄贯中弹出来的那个感觉,整个曲子弹出来平铺直叙,软绵绵的,一点“派对”的戏谑和力量感都没有,我们几个面面相觑,鼓手还问我:“你确定是这谱子?” 那次排练特别泄气,我意识到,网上很多谱子可能就是某个初学者凭听感记的,细节全丢光了,只能算个“框架”,离“原版”差着十万八千里。

第二次摸索:泡论坛,发现“宝藏”

探索俾面派对吉他谱的高效获取途径与技巧

后来学乖了,开始混一些老牌的吉他论坛,吉他谱世界”什么的,这些地方真是藏龙卧虎,你能看到很多老玩家分享自己扒的谱子,下面还有一堆人讨论,俾面派对》,我就看到一个帖子讨论得特别激烈,核心就是前奏和间奏那个“味道”怎么出来,有人说用了闷音技巧,有人说节奏重音的位置很关键,最后有个大神贴了自己扒的详细谱,还把每个小节的重拍、切分音都标得清清楚楚,甚至备注了“这里吉他音色有点过载,轻微失真的感觉”。

这个谱子就靠谱多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按什么和弦,而是在试图还原演奏的“意图”和“手法”,我照着练,一下子就有那味儿了,从这次经历我得出一个关键心得:找谱子,不能只看和弦对不对,更要看有没有演奏细节的标注。 有时候一句“手掌根部轻触琴弦制造闷音”或者“快速推弦后微微放松”的备注,比一堆复杂的符号更有用。

现在的“高效”途径:多平台交叉验证

探索俾面派对吉他谱的高效获取途径与技巧

现在找谱子,我的方法更“鸡贼”了,算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流程:

  1. 首选专业谱站: 像 Ultimate Guitar 这类网站,我会先看它的“官方”(Official)版本或者评分(Rating)最高的版本,这些通常质量有基本保证。
  2. 视频平台是灵魂: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一定会去B站或YouTube搜“俾面派对 吉他cover”或者“俾面派对 吉他教学”,看高手怎么弹,比看静态谱直观一万倍,你能清晰地看到他的右手节奏型、左手的按法和技巧,很多时候,我都是看了视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个地方他是这么处理的!” 然后把看到的细节补充到我的谱子上。《俾面派对》第二段主歌有个细微的节奏变化,很多谱子都没写,但我看了一个台湾老师的教学视频,一下子就抓住了。
  3. 不迷信“原版”: 说实话,有些所谓的“原版谱”也不一定百分百准确,或者不一定适合自己,我现在的态度是,找到一个“基准谱”,然后通过看视频、自己听原曲,去修改、打磨,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的“定制版”谱子,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个人拙见:技巧比谱子本身更重要

找谱子找多了,我有个可能不太成熟的想法:对于Beyond这种乐队,尤其是黄家驹、黄贯中的演奏,他们的“感觉”和“律动”比音符本身更重要,你就算把每个音都弹对了,如果节奏不稳、力度没有层次、没有那种粗粝的摇滚气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对。

我现在觉得,高效获取谱子只是第一步,甚至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步,更花时间的是,如何通过反复聆听原曲、观摩他人的演奏,去理解并练出歌曲的“魂”,这没啥捷径,就是多听、多练、多感受,有时候练烦了,就把吉他扔一边,纯粹用耳朵听歌,反而能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找《俾面派对》或者任何一首你真心喜欢的歌的吉他谱,别把它当成一个“下载任务”,而是看作一个“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不靠谱的谱子,会走弯路,但也会遇到热心的网友、精彩的Cover视频,最终一点点靠近你心中理想的声音,这种笨拙但充满个人印记的探索,可能比拿到一份完美无缺的“标准答案”,要有趣得多,也更有成就感,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