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如何重塑日常,移动互联带来生活新体验
- 问答
- 2025-10-08 12:35:21
- 1
我记得第一次用智能手机还是大学时候,那台二手iPhone 4,连WiFi都要偷偷蹭宿舍楼下的奶茶店,那时候没觉得它多厉害,除了能登QQ和切水果之外,好像跟老式按键机区别不大,但谁能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我居然会因为忘带手机而坐立不安,出门买个煎饼果子都要反复摸口袋——没它,连摊主那个掉漆的二维码都扫不了。
以前约人见面得说“校门口第三个报刊亭等”,现在发个实时定位,还能附带一句:“拐进巷子,红色招牌那家螺蛳粉巨好吃”,空间被压缩了,时间也是,等公交时刷两下微博,电梯里回完一封邮件,蹲厕所的工夫居然能看完半集短剧,时间碎得像饼干渣,而我们都成了低头捡渣子的人。
我妈以前总念叨我“手机比亲妈还亲”,直到去年她学会了用抖音拍她的阳台盆栽,现在她每天追着我说:“快看!我养的昙花昨晚开啦,拍了27秒的延时!”——她甚至学会了用#退休生活 这种标签,技术好像悄悄把人与人之间的缝隙用另一种方式粘合了起来,哪怕只是分享一盆花。
但有些东西也在变味,去年冬天和我爸去吃涮肉,他忽然盯着沸腾的铜锅叹气:“现在你们这一代,锅还没开就先摆手机消毒拍照,拍完还得选滤镜、调亮度…等真正动筷子,肉都老了。” 那一刻我莫名心虚,我们记录生活,却好像反而错过了生活本身。
当然也有真香的时刻,上周深夜急性肠胃炎,疼得蜷成虾米的时候,居然用手机挂了急诊号、打到车、甚至提前扫码付了押金,疼到视线模糊的瞬间,心里模糊地想:这玩意居然能救命。
最近我开始刻意把手机扔在另一个房间,试着重新看纸质书,结果发现每隔二十分钟还是会下意识摸口袋——像戒不掉的应激反应,我们到底是在用手机拓展生活,还是被它悄悄篡改了生存的默认设置?我还没想明白。
或许根本不需要非黑即白的答案,就像我家楼下那家煎饼摊,老板最近终于换了自己的收款码,但摊子旁依旧摆着破铁盒——给那些坚持用现金的老人家找零,时代轰隆隆地往前冲,但总有人、也总有些时刻,固执地留着另一种选择的余地。
科技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判断题,它更像我们蹒跚向前时手里那根拐杖,用久了或许依赖,但至少,我们走得比以前远多了。
本文由水靖荷于2025-10-08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wenda/2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