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进阶指南】系统掌握选题与制作技巧,轻松做出吸睛演示
- 问答
- 2025-10-05 17:12:21
- 1
我是怎么把PPT做出“人样”的
说实话,我以前做的PPT,真的是那种自己都不想多看一眼的类型。🤦♂️ 白色背景+黑字+红黄蓝三色乱飞的图表,每次讲的时候台下的人要么低头刷手机,要么眼神放空仿佛在参禅,直到有一次,老板在复盘会上直接说:“下次能不能做点让人想看的片子,而不是用来助眠的?”(好吧,其实他说得更难听一点)
那次之后我才意识到——PPT不是信息的搬运工,而是思维的导演,它不是用来堆字数的,而是要带着观众跟你一起思考、共鸣,甚至被你说服。
选题:别一上来就打开PowerPoint!
我以前总是第一时间打开软件,边写边想,结果做出来的东西松散又没重点,现在我会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他们为什么要坐在台下听我讲?”(是为了获取信息?做决策?还是被激励?)
- “我希望他们离开时记住哪一句话?”(一句!不是十句!)
- “如果只用一张图来表达核心,我会用什么?”
比如上次我做“季度市场分析”,之前一上来就罗列数据:增长率、市场份额、竞品动态……现在我会先抓一个核心冲突——“我们在增长,但增速落后大盘”,然后整个PPT就围绕“为什么落后+怎么追”来展开。🗺️
⚠️ 不要试图说清所有事,找到那个“思维的钩子”,钩住别人的注意力。
结构:讲故事,别列清单!
人天生讨厌听道理,但喜欢听故事,我以前PPT的结构通常是:背景-目标-分析-建议(听起来就很想睡对吧?😪)。
现在我会试着用“问题-冲突-解决”或者“过去-未来”的叙事线。
- 旧版:直接写“本季度销售额下降10%”
- 新版:“我们曾经稳居市场第一(过去)→ 但上季度被A公司反超(冲突)→ 是因为忽略了年轻消费群体(问题)→ 接下来我们要做这三件事(解决方案)”
有没有感觉后者更像“人话”?🤷♀️
设计:粗糙一点,反而更动人
我曾经迷信高端模板、平滑动画、炫酷渐变……后来发现大家根本记不住这些,反而容易显得油腻。
现在我会:
- 用真实的图片代替图标(比如讲用户故事,直接放用户采访的照片,哪怕像素有点低);
- 手画草图式图表(不一定整齐,但显得更真诚);
- 只突出一个数字(省了50%成本”就放大+粗体,其他小字辅助)
有一次我甚至一冲动放了一张自己熬夜改方案的照片(黑眼圈瞩目👀),结果底下有人笑出声——然后整个场子都松下来了。
演讲:别背稿,要“对话”
PPT是提词器,但你不是播音员,我现在会:
- 在备注栏写而不是句子;
- 提前模拟有人提问:“所以呢?”“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 留一页“缓冲页”——比如一张全图,或者一个问题,用来过渡或互动。
有一次讲到一半,我发现客户对某个数据特别感兴趣,就直接跳到一个空白页,边说边画示意图——虽然字歪歪扭扭,但对方后来反而说“这一页挺清楚的”。(果然人类喜欢瑕疵啊!)
最后说两句……
PPT做得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它成为你思想的投影,有时候带点“不完美”,反而更让人愿意相信你是在思考,而不是在表演。
现在偶尔我还是会翻车(毕竟人不能总是超常发挥😅),但至少,老板最近一次说的是:“下次新员工培训,你来讲讲怎么做PPT吧。”
(哼,逆袭剧本谁不爱呢?)
本文由召安青于2025-10-05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wenda/2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