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游戏遭禁:探究背后的社会与法律因素
- 问答
- 2025-10-05 07:21:16
- 1
一场传统与伦理的拉锯战
前几天跟朋友聊起老家的庙会,他突然问我:“你还记得小时候看的斗牛吗?现在好像都没了。”我愣了一下——确实,好像很久没听到哪个地方还在搞这种活动了,不是慢慢消失,而是近几年直接被各地叫停,这事表面上像是“动物保护赢了”,但仔细想想,背后藏着的其实是社会观念和法律之间一场特拧巴的博弈。
我小时候在皖南山区见过一次民间斗牛,两头水牛被牵上场,人群里嗷嗷叫好,牛角撞在一起的闷响听得人心里发毛,当时只觉得刺激,根本没想过牛会不会痛、会不会受伤,后来才知道,其中一头牛眼角裂了血口子,当晚就被宰了卖肉,你说这算“传统”还是“残忍”?好像谁都说不清。
传统这东西,有时候像个护身符,支持斗牛的人总爱说:“这都搞了几百年了,凭什么现在就不行?”浙江金华一些乡镇以前年年办斗牛节,拉横幅、搞旅游、卖特产,热闹得很,可2018年之后,这类活动陆续被叫停,为什么?因为动物保护组织拍到了现场视频:牛被鞭子抽着上场,眼睛充血,有的腿骨折了还被迫顶撞,视频传到网上,骂声一片。
法律这时候就尴尬了。《动物防疫法》里写的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野生动物保护法》管的是珍稀物种,而普通畜牧动物在娱乐活动中被虐待,法律条文居然有点跟不上,浙江那次最终是以“违反公共安全”叫停的——毕竟人挤人的场合,牛万一发疯冲进人群,谁负责?你看,法律有时候得绕个弯子才能解决问题。
我有个表叔以前参与组织过斗牛,他现在改行搞生态农场了,有次喝酒他跟我说:“其实早该停了!你以为牛不疼啊?就是以前没人敢说真话。”他说后来好多牛一下场就口吐白沫,主办方还偷偷给打兴奋剂,“这哪是传统?根本是生意。”
社会情绪的变化才最有意思,十年前大家看斗牛图个热闹,现在年轻人刷到这种视频,第一反应是:“太残忍了吧?!”社交媒体上动不动就吵成两派:一边骂“伪善”,说“吃牛肉的时候怎么不心疼”;另一边回怼“屠宰是为了生存,虐待是为了取乐,能一样吗?”这种争论其实特别中国——既要尊重传统,又没法假装没看见背后的痛苦。
说白了,斗牛被禁根本不是某一方“赢”了,而是我们这个社会正在尴尬地学走路:一方面不想丢掉所谓传统,另一方面又受不了赤裸裸的残酷,法律慢吞吞地跟在后面,有时候得靠舆论推一把才动一动。
现在有些地方改办“机械斗牛”了,弄个机器牛在那儿顶角,观众照样买票,你说这算进步还是退步?我也不知道,但至少,真牛不用再流血了。
(写完才发现漏了提西班牙斗牛的区别——人家那套仪式感确实更成熟,但死亡率也高得多,不过咱这的民间斗牛,乱糟糟的场面反而更让人难受,真的。)
本文由雪和泽于2025-10-05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wenda/1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