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华为P20:突破科技边界,重塑智能手机完美体验

说实话,第一次摸到华为P20的时候,我其实没抱太大期待,那阵子手机圈同质化太严重了,无非是屏幕大一点、芯片快一点、颜色换个名字继续卖,但P20不一样——尤其是那个极光色,真的,我在店里看了一眼就走不动了。

它不像一台手机,更像一块被晚霞浸透的玻璃,光线从不同角度打上去,蓝、紫、粉微妙地流动,那时候大部分厂商还在玩纯色或渐变镀层,华为直接搞出了这种“光学戏法”,我一个向来只买黑色手机的朋友,那次居然盯着我的P20看了半天,最后憋出一句:“这手机……有点妖啊。”

妖的不只是颜色,P20 Pro那个徕卡三摄,当年简直是降维打击,我记得特别清楚,五一和朋友去爬山,他们用的都是某国际大牌旗舰,太阳一落山全员拍照垮掉——不是噪点爆炸就是一片死黑,我随手用夜景模式拍了一张:暗处的岩石纹理、远处城市的微光、甚至云层的层次全都还在,当时他们就围过来问:“你带相机了?”我说就手机拍的,那一刻他们脸上的表情,我现在想起来都想笑。

其实P20的硬件参数现在看早就不惊艳了,麒麟970、刘海屏、背面指纹,放今天可能千元机都打不过,但它厉害的是那种“刚好踩对点”的敏锐——华为似乎比用户更早意识到,手机摄影不该只是白天的玩具,而该是24小时的眼睛,而且他们真的把算法和硬件揉碎了再做出来,什么AIS防抖、多帧合成,说多了太技术,但成片的那种干净和稳定,是真的能让人感受到“技术活着”。

还有那个时期EMUI开始变得没那么“大叔审美”了,虽然还是有点笨重,但过渡动画细腻了,图标也年轻了些,我至今觉得P20是华为软件审美的分水岭——之前是工程师思维主导,之后终于有了点“人味儿”。

当然它也有让我骂街的时候,电池掉得快起来真是毫不留情,一边拍照一边录视频的话,电量百分比简直像自由落体,还有那个刘海,初期很多软件没适配,看视频时常缺一块,逼得我一度想拿黑色胶带把它贴了。

但怎么说呢,P20像是一个特别敢试错的学生——不一定科科满分,但数学直接考了全校第一,还顺带影响了整个年级的命题方向,它之后,几乎所有厂商都开始疯狂堆影像、搞渐变镀膜、强调算法能力。

现在回头看,P20可能不是华为最完美的手机,但绝对是最敢的一台,它没在跟随,而是在问题里找答案:拍照不好看?那就死磕传感器和夜景;设计无聊?直接把手机做成极光,这种“较劲”背后,是一种生猛的自信。

我的P20至今还躺在抽屉里,偶尔开机——反应慢了点,但那个极光背壳在光下流转的时候,依然觉得:啊,那个时期的华为,真是莽撞又浪漫啊。

华为P20:突破科技边界,重塑智能手机完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