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微单与单反相机:如何选择适合你的专业摄影器材?

一个拍照十年的人,有些混乱但真实的碎碎念

记得我买第一台单反是在2014年——佳能600D,配了个套头,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专业选手”,哪怕其实根本搞不懂光圈快门ISO之间到底什么关系,它重,但重得让我安心,仿佛相机越重,拍出来的照片就越有价值。

后来微单开始流行,我一开始是拒绝的。“没反光板算什么专业?”我甚至跟朋友争论过,“光学取景才是摄影的灵魂!”直到2019年,我在东京旅行时背着五斤多的器材暴走三天后,右肩酸痛到睡不着,才开始动摇。

我换的第一台微单是索尼A7III,说实话,刚开始特别不习惯——电子取景器里的世界像一场直播,略有延迟,颜色也怪怪的,但用了一周后,我真香了,它小到可以塞进日常背包,我带出门的频率明显变高了,以前觉得“今天没什么好拍的就不带了吧”的时刻,现在随手就揣上了。

但你说微单完全赢了吗?也不尽然。

去年拍朋友的婚礼,我还是带回了单反(5D4),不是微单不好,而是在那种高速连拍、频繁换镜头、闪光灯协同工作的场景里,单反那种“笨拙的可靠”反而让我心里踏实,电池更耐用,握持感更稳,操作逻辑也更直觉——可能只是因为肌肉记忆吧。

所以如果你现在问我该怎么选,我大概会点杯咖啡,皱皱眉说:“看情况吧……”

比如我表妹,她喜欢旅行和记录生活,偶尔拍vlog,我直接推了微单,轻便、对焦快、视频表现好,对她来说更友好,而有个学摄影的学生问我,我却建议他先弄台二手单反。“从基础学起,重量反而能让你慢下来思考。”

技术层面?网上参数对比一抓一大把,但没人告诉你的是:微单的电子取景器在暗光环境下会拼命提亮,让你误以为曝光没问题;单反的光学取景虽真实,但回看照片时常常“惊喜变惊吓”,微单的电池焦虑是真的(我常备三块),而单反的重量也是真的劝退(颈椎病人慎重)。

还有镜头,玩单反像是继承老家业——佳能、尼康的镜头群丰富又相对便宜;微单则是新开发区,原厂头贵但轻巧,副厂选择也越来越多了。

最近我在想,或许我们纠结的从来不是相机类型,而是“哪种不完美更适合自己”,是的,两者都不完美,摄影最后拼的从来都不是器材的极限,而是你如何利用手里那台机器——哪怕它又老又重,或者又小但费电。

有次我拿着一张用理光GR(卡片机)拍的照片被夸“这质感肯定是很贵的相机吧”,心里偷笑,工具重要,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所以别光看评测了,去实体店摸一摸,租来用两天,甚至借朋友的玩一圈,手感、响应、甚至快门声——这些没法量化的东西,反而最容易让你知道答案。

反正,我现在是微单主力,单反备机,说不上多理性,但挺诚实的。

微单与单反相机:如何选择适合你的专业摄影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