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经典爱情电影《恋恋笔记本》全网独播,深情对白与命运交织

老派爱情,要命地戳中了我的软肋

《恋恋笔记本》全网独播了,我点开它,仿佛打开了一台蒙尘的老式打字机,那些被现代爱情公式挤压得几乎窒息的笨拙心跳,又“咔哒咔哒”地响了起来。

诺亚初见艾丽,在游乐场那个疯狂的摩天轮上,他挂在半空,不顾死活地朝她喊:“跟我约会!不然我就跳下去!”十七岁夏天的热浪,裹挟着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的蛮勇,硬生生撞开了艾丽的心门,这哪里是浪漫?简直是鲁莽!可偏偏就是这种不顾一切的“蠢”,在如今精于计算、进退有度的“得体”爱情面前,显得如此珍贵又稀缺,我们太擅长权衡利弊了,像在超市里挑拣蔬菜,捏捏这个,掂掂那个,最后选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放进购物篮,诺亚呢?他像个原始人,看中了,就扑上去,管它洪水滔天。

后来,他们被拆散,诺亚在战争结束后回到小镇,固执地买下那栋承诺过的白色大房子,像个疯子一样独自修缮,他每天给艾丽写一封信,整整365天,365封,这些信,最终被艾丽的母亲拦截,一封也没能抵达,诺亚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希望渺茫,但他就是写,固执地写,仿佛那些墨水和纸张本身,就是对抗命运荒谬的唯一武器,这让我想起抽屉深处那叠泛黄的信纸,上面是少年时代笨拙的笔迹,写给一个早已模糊了面容的人,明知无用,却非写不可——那种近乎偏执的投入,如今想来,竟奢侈得让人心头发酸,我们的“喜欢”太轻飘飘了,一条撤回的微信消息,一个被划走的社交软件头像,就能轻易抹去痕迹。

最戳我的,不是年轻时那场暴雨中的炽热争吵,也不是重逢后划船时漫天白鸟飞过的梦幻,是垂垂老矣的诺亚,一遍又一遍,为失忆的艾丽读着他们自己的故事,那个固执的老头,声音浑浊,手指颤抖,却日复一日地试图唤醒爱人脑海中沉没的岛屿,他念着:“如果你记不起我,没关系,我会一遍一遍告诉你我们的故事,我会让你重新爱上我。”艾丽偶尔清醒的瞬间,认出他,两人短暂相拥,旋即她又坠入遗忘的迷雾,诺亚就守在那迷雾边缘,像个不知疲倦的灯塔看守人,这哪里是爱情?这分明是信仰,在效率至上、即时满足的时代,谁还肯耗费一生,去做一件可能永远没有回报的事?诺亚的坚持,笨拙得像个不合时宜的堂吉诃德,却让我在屏幕前狼狈地抹了把脸——见鬼,这老套的情节,怎么还是让人眼眶发酸?

艾丽最终选择了诺亚,放弃了那个“正确”的未婚夫,她坐在雨中的车里,对未婚夫说:“他让我感觉活着。”活着的滋味——不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人生清单,不是扮演一个无可挑剔的角色,而是被另一个人点燃,烧得噼啪作响,哪怕最终化为灰烬,这种“活着”的灼热感,在如今被算法精心投喂、被安全距离妥善包裹的情感模式里,几乎成了濒危物种,我们太害怕失控了,害怕受伤,害怕“不值得”,于是把心裹上一层又一层保鲜膜,以为这样就能永远新鲜,可保鲜膜里的心,终究尝不到风雨的味道。

《恋恋笔记本》的独播,像一枚来自过去的漂流瓶,它老派,它俗套,它甚至有点“恋爱脑”,诺亚和艾丽的故事,在讲究“体面”和“效率”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可偏偏是这种格格不入,像一根钝针,扎破了我们精心维持的平静表象,它提醒我们,爱情或许从来不是一道逻辑题,它更像一场风暴,一场疾病,一次不计后果的纵身一跃,诺亚挂在摩天轮上的样子,艾丽在雨夜奔向爱人的样子,老诺亚一遍遍念着笔记本的样子……这些画面笨拙地、固执地、甚至有点可笑地,在问:你,还记得那种“活着”的滋味吗?

我关掉屏幕,窗外是城市冰冷的霓虹,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新消息提示跳了出来,指尖悬在冰凉的玻璃上,犹豫着要不要点开,心里某个角落,却仿佛还回荡着诺亚那台老打字机固执的敲击声——咔哒,咔哒,咔哒。

经典爱情电影《恋恋笔记本》全网独播,深情对白与命运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