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MacBook Pro安装Windows 11系统详细图文教程分享

MacBook Pro 装 Win11 实录:一场与驱动斗智斗勇的奇妙冒险

去年秋天,我盯着手里这台崭新的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突然冒出一个"危险"念头:给它装上 Windows 11,朋友说我疯了,苹果和微软这两家巨头在系统兼容性上向来"默契"地互相设限,但作为一个双系统重度依赖者,我实在无法割舍 Windows 平台上的某些专业软件和游戏库,冲动之下,我开始了这场充满未知的折腾之旅。

准备工作:工具盘与心理建设

我翻箱倒柜找出了闲置的 32GB U盘(太小了不行,Win11 镜像解压后体积惊人),在微软官网下载 Win11 ISO 镜像时,看着进度条缓慢爬升,心里已经开始打鼓——这趟浑水真的值得蹚吗?

接着打开 Mac 上的"启动转换助理"(Boot Camp Assistant),它像个礼貌的管家,平静地提醒我:"Apple 不支持在 Apple 芯片上安装 Windows。" 我对着屏幕苦笑,心想:"行吧,那我们就手动硬闯。"

安装过程:分区惊魂与蓝屏初体验

MacBook Pro安装Windows 11系统详细图文教程分享

  1. 磁盘分区: 在磁盘工具里压缩 Mac 分区时,我手一抖,差点把 500GB 的硬盘划出 300GB 给 Windows(后来理智回笼改成了 150GB),这个操作需要 MacOS 系统盘有足够剩余空间,压缩时进度条卡在 99% 整整三分钟,我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一个误操作让所有数据灰飞烟灭。

  2. 制作启动盘: 使用终端命令 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macOS\ Monterey.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MyVolume 制作启动盘(注意替换路径和卷名),看着一串串代码飞速滚动,有种黑客附体的错觉,完成后,U盘被重命名为 "EFI BOOT",透着股生人勿近的气息。

  3. 重启 & 安装: 长按电源键进入启动选项,选择我的 U盘,Windows 安装界面终于出现!分区时我特意避开了 Mac 的 APFS 分区,在之前划出的空白区域新建 NTFS 分区,安装过程还算顺利,直到...第一次重启后遭遇蓝屏!错误代码 INACCESSIBLE_BOOT_DEVICE 像一盆冷水浇下,重启后狂按 F8(在 Mac 键盘上是 Fn+F8)进安全模式,勉强完成安装。

驱动炼狱:触控板失灵与无声世界

MacBook Pro安装Windows 11系统详细图文教程分享

进入 Windows 11 桌面后,真正的噩梦才开始:

  • 触控板: 完全瘫痪,只能外接鼠标操作,在苹果官网下载的 Boot Camp 驱动包(针对 Intel 芯片)根本无法安装,提示硬件不兼容。
  • 声音: 内置扬声器一片死寂,插上耳机才有声音。
  • 键盘背光: 彻底熄灭,F1-F12 功能键全部失效。
  • 发热: 机身温度明显升高,风扇间歇性狂转。

那一刻我瘫在椅子上,盯着这台身价不菲的"半成品",内心哀嚎:"不会真成板砖了吧?"

绝地求生:ARM 驱动的奇幻漂流

绝望中,我开始了全网大搜救:

MacBook Pro安装Windows 11系统详细图文教程分享

  1. Parallels Desktop 18 提取驱动: 灵光一闪,想到用虚拟机软件 Parallels 安装 ARM 版 Win11,再从虚拟机里提取驱动,在 C:\Windows\System32\DriverStore\FileRepository 里翻找,把 apple 开头的 .inf.sys 文件统统备份出来。
  2. 手动安装驱动: 回到我的实体 Win11,打开设备管理器,对着带黄色感叹号的"未知设备"右键 -> 更新驱动 -> 浏览我的电脑 -> 指向备份的驱动文件夹,这个过程极其繁琐,需要逐个尝试,多次重启,当触控板突然恢复滑动的那一刻,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3. 键盘背光与风扇控制: 找到国外论坛大神修改的 AppleControlCenter.exeSSDTime 工具,前者勉强点亮了背光(亮度调节依然抽风),后者能手动调节风扇转速压制高温。
  4. 声卡救星: 最终在 GitHub 一个冷门仓库里发现了针对 Apple Silicon 的 Cirrus 声卡实验性驱动,安装后内置扬声器终于发出了久违的声音!虽然偶尔爆音,但已谢天谢地。

现状:不完美,但够用

如今我的 MacBook Pro 双系统运行:

  • MacOS: 丝滑流畅,用于创作和日常。
  • Windows 11 on ARM: 通过修改版驱动,触控板、键盘(含背光)、声音、网络基本可用,风扇噪音可控,性能在转译下运行 PS、轻度剪辑和《英雄联盟》尚可,大型 3A 游戏依然吃力,续航明显短于 MacOS。

血泪经验总结:

  1. 备份!备份!备份! 磁盘操作前务必备份重要数据,分区有风险。
  2. 驱动是最大拦路虎: 提前准备好 ARM 版驱动(GitHub、技术论坛是宝库),做好手动安装、反复调试的心理准备,苹果官方不提供支持,只能自力更生。
  3. 性能预期管理: ARM 版 Win11 通过转译运行 x86/x64 应用有效能损耗,别指望和原生 Windows 笔记本同性能。
  4. 发热与续航: Windows 下功耗控制不如 MacOS,发热更大,续航更短,高性能任务时风扇噪音明显。
  5. 新手劝退: 过程极其折腾,需要较强动手能力和排错耐心,追求稳定省心请直接考虑虚拟机(如 Parallels)或云电脑方案。

写在最后:

这次安装更像一次技术探险,充满挫败也偶有惊喜,当我在 MacBook Pro 上打开 Windows 版的《帝国时代2》时,熟悉的音乐响起,那份成就感难以言喻,虽然它不完美——触控板偶尔抽风、合盖休眠会死机、续航缩水三分之一——但这份亲手驯服系统的"不完美",恰恰是技术宅独有的浪漫,如果你也有一颗爱折腾的心,并愿意接受它的瑕疵,欢迎加入这场与驱动斗智斗勇的奇妙冒险!(安装完第一件事,我默默下单了一个大功率散热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