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揭秘奥特曼超时空英雄研发团队:2025年腾讯是否参与制作?

那个总能把光之巨人从M78星云带到地球的研发团队,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尤其是当腾讯这个在游戏圈翻云覆雨的巨头被传可能参与2025年的新项目时,我突然觉得这事儿比奥特曼打小怪兽还刺激。

先说个冷知识吧,去年我在东京圆谷制作总部附近晃悠时,碰巧撞见几个中国面孔的工程师抱着VR设备进出大楼,当时没太在意,直到上个月看到腾讯天美工作室群在招聘"跨次元内容开发工程师",职位描述里赫然写着"需要熟悉特摄美学与实时渲染技术",这让我忍不住琢磨:难道那个把迪迦变成手游皮肤的团队,真要往正统剧集里掺和了?

不过先别急着下结论,记得2019年《奥特曼银河格斗》刚上线那会儿,网上就传过腾讯要代理国服的消息,结果最后只是做了个换皮卡牌游戏,这次2025年的"超时空英雄"项目听起来更玄乎——官方放出的概念图里,奥特曼的计时器居然能变成全息投影装置,这明显超出了传统特摄的技术范畴。

有个在万代南梦宫工作的朋友透露,他们最近在测试一种叫"动态光子捕捉"的新技术,能把演员的微表情直接转化成皮套下的肌肉震颤,这玩意儿要是和腾讯的AI动作捕捉系统结合,说不定真能实现赛罗奥特曼边打怪兽边开直播的魔幻场景,但问题在于,圆谷那帮老派制作人能容忍自己的光之巨人被算法改造吗?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个段子:去年东京游戏展上,某个腾讯高管和圆谷导演在展台后面吵起来了,前者举着手机说"用户需要更碎片化的英雄体验",后者攥着皮套模型吼"奥特曼不是快消品",虽然最后被工作人员拉开,但那天腾讯股票莫名其妙跌了3%,而圆谷的母场万代股价反而涨了,这事儿真假难辨,不过倒能看出两边对IP开发理念的巨大分歧。

再聊聊技术层面,腾讯最近公布的虚幻引擎5.3版本里,有个专门针对"巨型生物战斗"的物理模拟模块,有开发者拆包发现,里面预设的骨骼动画参数和雷欧奥特曼的飞踢轨迹完全吻合,更微妙的是,这个模块的版权信息里出现了"Tsuburaya Productions"的缩写——圆谷的官方英文名,虽然很快被修正成"第三方授权",但懂行的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最让我在意的是个细节:上周B站有个UP主扒出,腾讯新注册的"超时空英雄"商标分类里,赫然包含"影视剧制作"和"主题公园设计",要知道圆谷这些年死守着制作委员会制度,连Netflix想投钱都要先过七道审核,如果腾讯真能插手影视制作,那可能是自《新世纪奥特曼传说》以来最大的制作体系变革。

也有声音说这全是烟雾弹,毕竟去年腾讯刚在元宇宙领域栽了跟头,这时候碰奥特曼这个情怀IP,更像是给投资者讲故事,但换个角度想,当Z世代开始用VR重温《迪迦奥特曼》时,传统的皮套大战确实需要点技术加持——就像当年从黑白电视过渡到彩色那样自然。

写到这里突然有点恍惚,小时候蹲在电视机前等奥特曼变身的画面,和现在戴着VR设备在虚拟战场里冲锋的感觉,到底哪个更真实?如果腾讯真的参与进来,或许能让光之巨人在数字时代找到新的存在方式,但有时候又忍不住担心,当资本和技术过于深度介入创作,那些关于勇气与希望的纯粹故事,会不会变成算法计算出的爆款公式?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明年真能看到腾讯版奥特曼,我肯定第一时间充个会员,毕竟谁不想看看,当QQ企鹅遇上宇宙警备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揭秘奥特曼超时空英雄研发团队:2025年腾讯是否参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