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2025年技术面试再引热议:30分钟编程筛掉十年经验博士
- 游戏攻略
- 2025-10-03 23:51:43
- 1
为自然口语化表达,包含不完整思考与情绪化片段)
前阵子听说任天堂2025年的技术面试又整出大新闻——有个在AI领域发了十篇顶会的博士,栽在30分钟的编程题上,这事儿在推特和知乎都炸了,我刷着评论区里"任天堂到底要什么"的讨论,突然想起三年前自己面试某大厂游戏部门的尴尬经历。
那天我抱着"十年C++经验"的简历走进会议室,对面HR递来一张A4纸,题目是"用任意语言实现一个俄罗斯方块的消除算法",我当场懵了:这题连链表操作都没用到啊?结果写着写着发现,消除行后的方块下落逻辑,用递归还是迭代居然能卡半小时,最后虽然写出来了,但面试官皱着眉说:"你代码里循环嵌套太多,实际运行时内存会炸。"
现在回看任天堂那个案例,突然明白过来——他们要的根本不是算法复杂度或者论文里的创新点,就像游戏开发里,玩家不会等你优化完O(n³)的算法才继续游戏,系统得在60帧里跑得稳如老狗,那个博士可能把时间都花在优化理论模型,却忘了怎么写能扛住用户实时操作的代码。
但说实话,这种筛选方式真的公平吗?我有个学长在EA做引擎架构师,他面试新人时必问"如何用位运算优化碰撞检测",按任天堂的标准,那些沉迷调参的博士生可能连初筛都过不了,可游戏行业本来就魔幻,一边需要数学家设计物理引擎,一边又得有码农能手撕驱动级优化。
最近跟任天堂前员工吃饭,他喝了口清酒突然说:"你们知道Switch的WiFi模块驱动是谁写的?是当年那个把Linux内核剪裁到2MB的俄罗斯黑客。"那瞬间我懂了——在这个把卡带容量当黄金的时代,任天堂要的从来不是学术派,是能把理论塞进4GB卡带的实用主义疯子。
不过这事儿最讽刺的是,那个被筛掉的博士后来去了谷歌,现在带着团队优化TPU的编译器,而任天堂那场面试的题目,据说后来被做成内部培训的经典反面教材——题目本身其实有个隐藏条件,是要用位运算替代循环,这像不像游戏里的隐藏关卡?你按常规路径永远打不通,得找到那个没人告诉你的bug点。
现在每次看到"十年经验"的简历,我总会想起那个俄罗斯方块算法题,或许游戏行业的门槛从来不在学历或年限,而在你能不能像玩家一样,在死局里找到那个反常识的通关路径,只是这种筛选方式,真的不会错过下一个宫本茂吗?这事儿到底怎么算公平呢?
本文由完芳荃于2025-10-03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aw.haoid.cn/glgl/18443.html